香港要保持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 有賴鍥而不捨的堅持

香港所謂的國際金融中心成就, 其實並非很突出,很多方面仍然落後倫敦和紐約,但香港發展尚算「年青」,仍未岀現太多利益集團盤據經濟環節,以及有着很多盤根錯節的複雜關係。

作者: 古多迪 |  2023-09-12

Over the past thirty years, Hong Kong's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may have developed at a speed never seen in human history. Is it luck? Or are there other factors? (Shutterstock)

過往三十多年,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可能是以人類歷史上從未見過的速度高速發展,是幸運使然?還是有其他因素?(Shutterstock)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Pinterest
WhatsApp
Email

但我們不能讓阻力令我們的堅持停止。其實,唯一能克服阻力的,就是鍥而不捨的堅持。(But we should never let resistance stop us from being persistent. In fact, the only way to overcome resistance is to be persistent)—佚名

在上回,筆者提到在其國際金融中心前途這問題上,香港其實是可以想得大膽一點。其中一個原因,是筆者相信香港是不乏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文化基因,而有關的文化基因其實是甚為難得的。

在再上一回,筆者提到林則徐的名句: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並提到這十六個字,可能正正就是成就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城市最重要的質素。筆者提出這點,是想指出,成就國際金融中心最重要的文化基因, 香港是可能已是擁有,或者至少是可以往這方向不斷開拓、深化。

香港金融事業 曾經以史上未見的速度高速發展

驀然回首,在過往三十多年,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城市事業,是曾經以可能是人類歷史上從未見過的速度高速發展,這情況得以出現,會否在「純粹幸運」之外,還有着一定的文化因素支持? 無論如何,以專業精神和對工作拼搏和投入程度而言,香港人在世界上的排名應該很高,亦未必是遜於會倫敦和紐約,在不少的跨國公司中,香港辦事處的工作態度和專業程度,亦往往是不遜於倫敦和紐約辦事處,這似乎亦是不少企業、金融業等業內人士、 以及在跨國企業工作過的人的觀感。

另一方面,從整個金融中心的整體架構的角度看,香港的一個優點是雖然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不要小看這「五臟俱全」的條件,世界上很多城市是並非已「五臟俱全」的,而香港得以擁有這條件,是有賴過去數十年的幸運。而目前而言,這「五臟」應是仍然存在和尚未岀現什麼大問題。

毋疑,過往除了新股上市這環節之外,香港所謂的國際金融中心成就, 其實並非真是很突出,跟倫敦和紐約相比,很多方面都仍有着不少距離,但香港是勝在「五臟俱全」,並且仍是「 年青」,尚未岀現在不少環節已有不少利益集團盤據,以及有着很多盤根錯節的複雜關係的情況,因此要改善進步, 或甚至創新的潛質,應是真實地存在。

The economic status of Japan and Germany was once at its peak, but even when their real economies were at their peak, neither Tokyo nor Frankfurt could become tru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 (Shutterstock)

日本和德國的經濟地位,都曾經如日中天,但即使在它們的實體經濟處於最高峰時,東京和法蘭克福都成不了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Shutterstock)

不同程度和形式的困難,可能就是世事發展的常態

值得留意的是,國際金融中心其實是一很特別的行業,綜觀全球所有城市,具備條件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並不多。日本和德國的經濟地位,都曾經如日中天,但即使在它們的實體經濟處於最高峰時,東京和法蘭克福都成不了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能夠有機會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其實是一個很難得的機遇,世界上大部分的城市,其實是沒有什麼可能走上這條路的,香港過往可能是因為幸運再加上一定的文化因素配合,才可有幸成為有可能發展成為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有機遇其實是很難得,全球大部分的城市,其實都是與這機遇無緣。香港目前的情況,無疑是沒有過往那麼順利,但若香港就此放棄,會否是一很大的可惜?

當然,這並不是表示我們可以低估香港目前面對的挑戰。畢竟,香港正面對着的各種隱憂和內憂外患,隨口也可說出不少。不過,想深一層,哪一個地方的發展是永遠的一帆風順?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紐約和倫敦也並非沒有它的問題和挑戰。從某角度看,不同程度和形式的困難,就是世事發展的常態,問題是怎樣面對之。得留意的是,在世事發展這問題上,禍福往往是很難定斷,而一定程度的挑戰和困境,是有其良性的一面,而進步很多時就是來自一個-個問題和挑戰的克服。

要成就一個國際金融中心 動輒以數十年計努力

正如筆者在上篇文章中指出,資本市場是可以理解為-由三大主體──企業、政府、和個人──構成的市場,當中又以企業最為重要, 而目前環球資本市場的情況,似乎對至少企業和資本的最終提供者而言,都並非是最理想和最合理。既然目前環球金融體制仍有不足之處,倫敦紐約又尚未做到100分,香港亦並非沒有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條件和文化基因,那香港是否至少應該先盡力面對和解決它在發展其國際金融中心事業上的問題? 正如本文開首一句指出,在人世間的事情上,能克服阻力的往往只有鍥而不捨的堅持, 因此是有「 堅持克服阻力」(persistence overcomes resistance)之說。

同樣值得留意的是,要成就一個世界級的國際金融中心, 是一動輒以數十或百年計的事, 有關的過程,應是可以足以包容數年的逆境。從這角度看,現在就斷然香港的金融中心前途已經完結,會否是言之尚早?

「香港傳奇的未來」系列 38

聯繫作者: Gudordi@proton.me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