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必要計較是否國際金融中心遺址嗎?

若今天已斷言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遺址,是有欠公允的;而這樣說的人的動機,亦未必真是有心要為找一個公平公允的真相。

 

作者: 古多迪 |  2023-12-29

Is it necessary for Hong Kong to care about whether it is the site of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香港曾有其不平凡的地方,亦仍有一定條件嘗試做更多不平凡的事。(Shutterstock)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Pinterest
WhatsApp
Email

法定貨幣的問題在於,它會傾向令那少數能處理貨幣的人受恵,但愚弄了一代代辛勤工作和儲蓄的人。
The problem with fiat money, is that it rewards the minority that can handle money, but fools the generation that has worked and saved money.

──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

近日,香港已成「國際金融中心遺址」之說甚囂塵上,成為城中熱門話題。一向以來,筆者都不太喜歡參與這些爭拗,沒有什麼原因。但無論如何,人世間很多事情,不是光靠嘴巴說說就可以成立的。而且,很多人的觀點背後都有動機或目的,往往是預設了立場才找理據,不是真正客觀地探討,本質上是另一種的遊戲。英諺有云「明白事理的人會彼此同意」,值得深思。

不要否定香港金融業的成就

回顧歷史,嚮往做國際金融中心的城市多的是,尤以近代為甚,但真正成功的沒幾個,顯示着這不是一容易的事。香港由基本上什麼都沒有的小漁村發展到至少看來甚有潛質成為一個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已應被可視為一種成就。

雖然沒有興趣爭論,但若我們要認真回應這個問題,更應該問:怎樣才算國際金融中心?又或者套用馬斯克經常強調的「首要原則」概念,我們應該問:究竟金融是什麼?金融中心應發揮什麼功能?這些從書本上是找不到答案的。事實上,近數十年國際金融和資本市場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業界中人都只能如瞎子摸象,更何況是業界以外的人?

縱然離去 仍是不朽傳奇

天馬行空一點,我們可以娛樂界為例設想:「哥哥」張國榮是否已成為過氣藝人?當然,張國榮已離世20年,但並不代表他已從世上消失,相信不少港人都有同感,大抵再過多20年,他仍會在我們的心目中有一定地位。

回顧張國榮一生,他不只是一個歌手,更是一個演員,在他26年的演藝生涯中,做過許多不同的嘗試。儘管他好像不諳樂理,仍能憑一己的音樂觸覺,創作過許多旋律很優美的歌曲。其本地演藝界地位相信難以被代替,即使放諸全球,「哥哥」的特點相信也毫不失禮。這令人不禁嘆喟,若他當年能克服抑鬱症,相信已是世界級演藝巨星了吧?

笑罵由人,灑脫地做人

由此觀之,香港是否已成國際金融中心遺址,視乎香港做過什麼,以及將來可以做些什麼。本文開首引述亞當·史密斯的文字,說明金融中心有兩類,一是曾為資本市場用家提供過價值持久的服務(這亦應是金融中心本身應該做的事吧),另一是主要服務那少數得以處理貨幣的人的金融中心。香港要做哪一類金融中心?

總而言之,以筆者之見,香港曾有其不平凡的地方,亦仍有一定條件嘗試做更多不平凡的事。若今天已斷言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遺址,是有欠公允的;而這樣說的人的動機,亦未必真是有心要為找一個公平公允的真相。當然,這些只是個人見解,是學習亞當·史密斯的思想和經濟學後的感悟,其他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最後,筆者想起張國榮的一首歌《沉默是金》,由他本人作曲,許冠傑填詞如下:

是非有公理 慎言莫冒犯別人
遇上冷風雨休太認真
自信滿心裡 休理會諷刺與質問
笑罵由人 灑脫地做人

另外,由顧嘉輝作曲,鄭國江填詞的電視劇《一劍鎮神州》主題曲中,又有一句歌詞「虛名誰願得到,江湖獨笑傲」(這種水平的歌詞今日已難得一見),對於香港是否已成國際金融中心遺址,也許,我們亦可以灑脫一點地看,就一笑置之罷,何需多作計較?

聯繫作者:Gudordi@proton.me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