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化了的華爾街;華爾街化了的金融業

嚴格來說,釋迦牟尼所做的不是將佛教的教義傳播50年,而是用了50年時間,去逐步向凡人傳達解釋一個無比深奧和深不可測的意念,並令有關意念能在人間落地生根。

作者: 古多迪 |  2023-05-23

Financialized Wall Street; Wall Streetized financial industry

在過去200年, 華爾街己從曼赫頓那的一條小街,發展成為了環球金融世界中一股擧足輕重的力量。(Shutterstock)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Pinterest
WhatsApp
Email

「華爾街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地方,有着乘勞斯萊斯的人,走進去向乘搭地鐵的人請教賺錢之道。」(Wall Street is the only place where people ride on rolls Royce to seek advice from people who take subways)

──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萊茯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甕;其觸尾者,言象如繩。」

──《涅槃經》卷三十二,亦是廣為流傳的「瞎子摸象」故事的終極出處。

「華嚴最初三七日」的「不可能使命」……

未必有太多人知道的是,在佛祖釋迦牟尼那長達五十年的弘揚佛法的過程中,在不同時期,他是把着眼點放在不同地方。而對有關過程的了解,是對我們參透佛陀的心路歷程、佛學的本質等問題又可帶來不少啟示。從這角度看,古德(泛指古代已追尋不到名字的高憎)以下的偈,是值得深思。

華嚴最初三七日

阿含十二方等八

二十二年般若談

法華涅槃共八載

基本上,以上的偈,是很言簡意賅地概括了佛祖50年弘揚佛法的6個不同階段,分別是:

1.華嚴經 (21日)

2.四阿含經 (12年)

3.方等經 (8年)

4.般若經 (22年)

5.法華經(8年)

6.涅槃經 (有不同說法,由一日一夜至3個月)

以筆者之見,要參透佛陀的心路歷程,是要首先了解《華嚴經》的本質。據記載,佛陀當年是抱着不成功不成仁的決心,誓要在菩提樹下,參透出人生宇宙的奧祕,後來經過七七四十九日的苦思,他終於悟道成佛。據記載,釋迦牟尼在悟道後,是甚為振奮,因此立即急不及待表達自己的領悟──這就是《華嚴經》的主要內容。據記載,佛陀當年是在他悟道的菩提樹下,用了三七廿一日,不斷闡述《華嚴經》,儘管當時聽道的人不少已是顯赫的有識之士,但可惜是無人能夠明白他在說些什麼!

據記載,這經驗是令佛陀深深感受到,凡人應該無從理解《華嚴經》,因為已悟道的他,是恍似已站在高聳入雲的山峯之頂,只是停留在地面上的凡人,是不會能看到他看到的事物。 因此,自此之後,佛陀是明白到,若他不想永遠都是停留在弧芳自賞的境地,他唯有改變策略,改為由低講起; 由淺入深,先是阿含、跟着是方等、再跟着是般若、法華,一層比一層深。因此,嚴格來說,釋迦牟尼所做的不是將佛教的教義傳播50年,而是用了50年時間,去逐步向凡人傳達解釋一個無比深奧和深不可測的意念,並令有關意念能在人間落地生根。從這角度看,佛陀所做的,是可以視為一「不可能的使命」(Mission Impossible)。

Before the Buddha entered Nirvana, he had already informed his disciples in advance that he was about to enter Nirvana, so they had to quickly ask the questions they wanted him to answer. Therefore, the Nirvana Sutra is indeed the last holy teaching of the Buddha. (Shutterstock)

佛陀在涅槃前,已預先告知了弟子他快將涅槃,因此著他們要趕快問他們想要他解答的問題,因此涅槃經實在是佛陀最後的聖教。(Shutterstock)

佛學和金融可以共通?

無論如何,《涅槃經》是有關佛陀弘揚佛法的事業中的最後一節。據記載,佛陀在涅槃前,已預先告知了弟子他快將涅槃,因此着他們要趕快問他們想要他解答的問題,因此涅槃經實在是佛陀最後的聖教。有關佛陀告知了弟子後到他真正涅槃的時間,有不同的說法,由一日一夜到3個月不等,但總之時間不長,這相信是凸顯出《涅槃經》及以上「瞎子摸象」故事的重要。

談了這麼多有關佛學和「瞎子摸象」,是想指出一點,我們其實是可以同樣角度理解何謂金融。相對而言,金融當然是遠不及佛學那麼博大精深,不過在不少層面上,它們兩者都有一定共通的地方。譬如佛家中「空」的概念,可能便是明白何謂金融的一大線索。另外,以上「瞎子摸象」的比喻,除了可以用來理解佛學外,其實同樣地也可用來理解何謂金融。

華爾街之本質的重要性

從某個角度看,上文提及的索羅斯和史韋德的觀點,是可以理解為金融世界這頭「大象」的不同部位,他們是各自根據了自己的經歷和體驗,道出了他們心目中金融是什麼。以筆者之見,史韋德的見解尤其值得重視,這除了因為巴菲特的推許外,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華爾街在現代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重要性和影響力,是比百多二佰年前大得多,因此要了解現化金融和經濟,我們是不是能忽略華爾街和華爾街文化的本質。

可以這樣說,在過去200年, 華爾街己從曼赫頓那在17世紀時由荷蘭人在圍牆旁劃出的小街 (這是Wall Street 名字的由來)發展成為了環球金融世界中一股擧足輕重的力量,其重要性和影響力,應是不比曾經雄霸環球金融業的商業銀行為低。從這個角度看,環球金融業在過去200年的兩大重要結構性發展,是華爾街的金融化,以及金融業的華爾街化。對香港的前途而言,這是一重要的問題,因為這是關乎香港要繼續往國際金融中心之路發展,香港是否一定要完全跟足華爾街那一套。筆者會再談。

「香港傳奇的未來」系列 31

聯繫作者:Gudordi@proton.me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