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民族來說,最重要的是代代有傑出企業家
記得馬雲曾經對傳媒豪言:「這是互聯網的時代,不再屬於李嘉誠了。」李嘉誠雖沒直接回應,但說過他若見到成功的中國企業家,內心只會為他們鼓掌打氣。

作者: 古多迪 | 2023-07-05

馬雲曾對傳媒豪言:「這是互聯網的時代,不再屬於李嘉誠了。」(亞新社)
承接前文:〈金融市場怎樣看不識時務者的奇想?〉
見到成功的中國企業家,我內心只會為他們鼓掌打氣。
──李嘉誠
筆者認為上文敍述有關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的說話值得深思。不過其實它們只是當天兩人回應的上半部。下半部是更為發人深省,亦可能對香港怎樣發展其金融中心事業這問題帶來啟示,因此在本文會繼續引述兩人的說話。
華倫跟我只會做一些容易的事
在上文,筆者是提到查理芒格曾這樣地說,「若非他(馬斯克)曾試圖追求一些不合理地極端的目標,他不可能實現到他這生迄今做到了事情,而他似乎喜歡做到一些沒有可能做到的事。但我們與他是非常不同……華倫跟我只會找一些容易的事去做。」
巴菲特跟住笑着說:「是的,我們永遠都是做一些最容易做到的事。若事情是只是買張票就可辦好的,那我就會直接買張票就是了……」(we always do the easiest things.. if this is a case of just buy and go; then I will just buy and go……)
查理芒格跟着插口說:「我們不想見到那麼多的失敗……」(we don’t want to see so many failures……)
馬斯克要做的 佔據他整個生命
甘廼廸出生於1917年5月29日,1961年1月20日 正式就任美國第35任總統,並是在1963年11月22日遇刺,在任期只是2年9個多月,又或1036日。不過,縱使甘廼廸在任期間不長,但他對美國社會和世界歷史帶來的影響和貢獻,卻是極為深遠,好些人更是把甘廼廸視為美國歷史上最為人懷念和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驀然回首,甘廼廸處身的,是一個大時代。甘廼廸上任的時候,正當是冷戰的高峰,而甘廼廸當年的競選口號是:「這就是就偉大的時刻」(A time for Greatness)。而從他的競選期間和上任後的言行看來,甘廼廸為美國選擇的定位,似乎是以美國根據全球人類整體福祉的角度處理有關問題。本文開首引用的一句,是其中一個例子,而甘廼廸亦是曾經這樣說過:
如果我們現時未能消除我們之間的分歧,且讓我們至少令到這是一個可安全地接受差異和多元的世界。歸根到底,我們之間的共通點,是我們都是在地球這小小行星上生活着。我們都是呼吸着同樣的空氣。
And if we cannot end now our differences, at least we can help make the world safe for diversity. For, in the final analysis, our most basic common link is that we all inhabit this small planet. We all breathe the same air.
馬斯克要做的 佔據他整個生命
巴菲特跟住停頓了一會,然後緩緩地吐出他比較深層次的想法:「從某角度看,馬斯克要做的事是要佔據他整個生命的……但我和查理一向都是想找一些容易做到的事來做……」(in a way, what Elon does take on his whole life…… but I and Charlie just want to do the simple things……)
巴菲特作了進一步補充:「馬斯克做的事情需要有……我不知這是否合適的詞匯……一種狂熱的情操……」(what Elon did require, I am not sure if this is the right word, a kind of fanaticism……)
查理芒格隨即插口說:「狂熱的情操就是那適合的詞匯。」(this is the right word.)
「但狂熱是一強烈的字眼……」巴菲特跟着說:「馬斯克已做到了很多很重要的事情,但要做到他那些不可能完成的事,是需要有着完完全全的絕對投入……對我們而言,那是近乎折磨,我喜歡我現在的生活,但馬斯克似乎也是很樂於做他做的事,換着要他過我的生活,相信他也不會喜歡。」(There have been important things done by Elon……it requires total dedication to solve the impossible……to me and Charlie, that will be tortuous……I just want to live the way I live. But Elon probably likes doing the things he does and he probably would not be happy putting on my shoes.)
同一時間,巴菲特亦強調「在很多領域,我們實在無意跟他作任何競爭。」(But we don’t want to compete with Elon on a lot of things.)
巴菲特和查理芒格以上說話,相信是經過認真思考才說出本來的吧?兩人的觀點毋疑是有其道理,也很值得深思。不過,不知怎的,筆者總覺得我們仍不能就這問題蓋棺定論。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在股東大會中的公開說話,亦未必真是可代表他們內心真正看法的全部。在公眾場合被引領去評論一個如日中天的同儕「競爭對手」,畢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想深一層,筆者懷疑在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心底,可能對馬斯克沒有什麼不贊同,或甚至是有幾分佩服……三者之間的芥蒂,在某程度上,是由傳媒和大眾迫出來的。但他們這樣做,可能只是反映着普羅大眾在心底裏,是有着這樣的渴求。對這我們又能說些什麼?

對於馬雲豪言,李嘉誠曾回應,他會為中國傑出企業家鼓掌打氣。(亞新社)
對民族來說,最重要的是代代有傑出企業家
考慮到這點後,也許我們會同意,本文開首引用的李嘉誠先生的說話,是很有氣度和智慧的。記得馬雲曾經對傳媒豪言:「這是互聯網的時代,不再屬於李嘉誠了……」馬雲又曾說過類似的說話,即四大家族的時代已過,若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它的市值是應比香港四大家族的的公司加起來還要大。
對於這樣的題目,傳媒自然不會放過。記得有記者曾問過李嘉誠先生對馬雲這觀點的看法。在記憶所及,李嘉誠當時沒有直接回應,只是說過大約類似的說話:很樂於見到國家有新一代的企業家出現。在其後一篇相信是《晴報》的訪問中,李嘉誠提到:「對民族來說,最重要的是代代有傑出企業家」,而「見到成功的中國企業家,我內心只會為他們鼓掌打氣。」
這意味李嘉誠並不是停留在一般人的層次看事物,而是站在一個高很多的角度看有關問題。在聽過他這樣的回答後,對記者之前的提問,相信沒有追問下去的必要了。筆者認為這亦帶來了一個啟示,若我們能夠嘗試從一個高一點的角度看,可能很多表面上的問題和矛盾也會變得不那麼重要,或甚至是可轉化成良性的動力。
我們或可嘗試「首要原則」看問題
我們也可以從這角度看香港的金融中心事業這問題。事實上,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前景極具爭議,可以隨口數得出的挑戰已可以很多很多,但我們不一定停留在主流角度看有關問題,也可以引用馬斯克經常推許的「首要原則」,問一些更基本的問題,例如究竟國際金融中心最需要的是什麼?香港有沒有一些可成就的國際金融中心所必要的文化基因?筆者會再談。
「香港傳奇的未來」系列 34
聯繫作者: Gudordi@proton.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