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花生漫畫並非為追求財富
無論如何,花生漫畫是令舒爾兹名成利就,有人估計當舒爾兹在生時,花生漫畫已為他帶來逾10億美元的收入,而在他逝世後,他的後人仍可不斷享有花生漫畫板權帶來的各種收入。在2006年,知名的《福布斯》(Forbes)雜誌是將舒爾兹評為已逝世的名人之中,收入最高的第三位。但值得留意的是,雖然花生漫畫是為舒爾兹帶來可觀的財富,但他寫漫畫的主要動力,卻應不是來自對金錢財富的追求。這究竟是説明着什麼呢?

作者: 古多迪 | 2014-11-16

創作花生漫畫並非為追求財富
值得留意的是,經濟學的鼻祖亞當・史密斯一早已意識到,同情心在社會上帶來的力量不容低估。很多人都以為亞當・史密斯是一經濟學家,而他的主要著作是《原富》,不過實情是史密斯一直是以倫理哲學家自居。《原富》的全名是《一個有關國家財富的本質和起源的探討》(An E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他對有關問題的興趣,可能是部分源自他在倫理學方面的追求。據記載,在完成了《原富》之後 ,史密斯不斷爲他以前的另一作品《道德情感概論》(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作出修訂,而他亦一直認爲,《道德情感概論》是一更為重要的著作。在他的墓誌詺上,是刻着亞當・史密斯——《道德情感概論》及《原富》的作者——《道德情感概論》是排在前面的。
内心深處是否存在着公正的旁觀者
在《道德情感概論》這本書中,史密斯談到同情心以及各種人類道德情感的起源。他並提出了一個很具原創力的概念,名為「公正的旁觀者」(the impartial spectator)。他提到在人的内心深處,是仿似有着一獨立公正的旁觀者,而我們往往是不自覺地要求我們的行為能得到它的允許,甚至嘉賞,而人的同情心以及很多的行為,都可能與人性中這個特徵有關。更重要的是,史密斯認為人類那廣被認定為純粹基於自利的經濟行為與這並無抵觸,而且更可能被視為有關人性特質的伸延——經濟學鼻祖亞當・史密斯對人性的理解,其實是遠比不少經濟學者假設着的為之深奧和微妙。史密斯對市場制度推崇,其實並不是基於這制度能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率,而是這制度很合乎人性,並有着很堅實的道德基礎,又可為整體社會創造巨大財富。從某角度看,慈善行為似乎亦可被視為一能為人們帶來滿足感和快樂的活動,在本質上,跟其他人類的追求未必真是有着很大的根本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