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既然紐約和倫敦仍尚未做到100分,香港亦並非完全沒有有關的文化基因,而國際金融中心建立,又是一動輒以百年計的事業,那我們又何需過早斷定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前途已經消失?

作者: 古多迪 |  2023-07-28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is an undertaking that can take hundreds of years. So why do we need to prematurely conclude that Hong Kong's future as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has disappeared? (Shutterstock)

國際金融中心建立,又是一動輒以百年計的事業,那我們又何需過早斷定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前途已經消失?(Shutterstock)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Pinterest
WhatsApp
Email

若埃舍爾可以畫得出不可能的物品,也許我們這些哲學家也應可被容許去思考一些不可能的思想。
If Escher can draw impossible objects, perhaps we philosopher may be allowed to think about impossible thoughts.

──添摩爾 (Tim Moore)

「行動毋疑是隱含着風險和成本;但這些風險和成本卻是遠低於安逸不作為所帶來的長期風險。」(“There are risks and costs to action. But they are far less than the long-range risks of comfortable inaction.”)

以上是出自於甘廼廸總統的名句,發人深省。 基本上,甘廼廸是一很看重果敢行動的人,只要他覺得事情是值得做,他似乎是不會怕阻力重重。他曾經這樣說過,「若果不是由我們來做,那會是由誰來做?若不是現時做,那會是什麼時候做?」 (if not us, who? If not now, when?)

我們的想法和所做的事,一定不能只顧眼前考慮……

這是一些很具承擔感和氣魄的說話了,也印證着甘廼廸的眼界和層次,是比很多只是把著着眼點放在眼前幾年的政客是高得多。他曾經這樣說過: 「我們的想法和所做的事,一定要不能只顧眼前的考慮,而是應為着要處理我們所處的整個時代的渴求……」 (…we must think and act not only for the moment but for our time.” )

亳無疑問,甘廼廸總統身處的是大時代,而他自己,亦是一深具歷史使命感的人。因此有他的競選總統口號是「這就是成就偉大的時刻。」(A  time for Greatness). 他曾經說過:「我們是有力量能夠令到我們的這年代的人,成為歷史上最好的-代——又或是最後的一代…… 」(We have the power to make this the best generation of mankind in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 or make it the last.)

對甘廼廸而言,也許無論問題是那麼的大,解決的時間,要是多麼的長久,最重要的是能開始邁出第一步,和能鍥而不捨地盡力將它們解決,而在理論上,是沒有什麼問題是一定解決不來的。他們曾經這樣說過: 「我們的問題是我們人類自己製造出來的;因此也應是可以由人類找到方法解決。沒有任何有關人類命運的事情是絕對超越人類的處理能力的。」(Our problems are man-made, therefore they can be solved by man. No problem of human destiny is beyond human beings.)

而在甘廼廸心目中,也許無論問題是那麼的大,最重要的是能邁出第一步去嘗試解決之,至於有關問題是否能在可見的未來幾年,或甚至是自己的生命時空內得到解決,並不是並那麼重要。甘廼廸曾經引用過老子在《道德經》那名句: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而他的翻譯又似乎是有着另一番味道。 他是這樣說的:“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must begin with a single step” 「延綿千里的旅程,也總需是有着首一步才可以開始」——甘廼廸總統或整個甘廼廸家族的演講天賦,是毋容置疑的。

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事業這問題上,我們的看法是否可以考慮大膽一點?

這其實也引伸到一個很深切(profound) 的問題:就是在人世間的事情上,我們是否應只做一些容易做的事,或是做得到的事?在早前文章談到查理芒格和巴菲特對馬斯克的看法時,他們提到他們跟馬斯克不同,他們只會做一些「容易做的事」。查理芒格和巴菲特的說話固然是有道理和具深度的。不過,想深一層,這應是指大部分的情況,還是一絕對的準則?這個世界會否是存在着一些事情,是超越了能否成功的考慮,我們是要怎樣也要將之開始?

而在香港可怎樣發展其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城市事業這問題上,究竟我們是應該把着眼點永遠只放在一些容易做到,或至少有一定把握的事,還是可考慮像甘廼廸總統那樣,把目光放得遠大一點,總之應做就去做,也不要理會太多要多久才可見效,或甚至能否成功?

Lin Zexu's motto: "The sea embraces all rivers, tolerance is great, a wall stands thousands of feet high, no desire is strong", which has many inheritance and imprints of Chinese culture. (Shutterstock)

林則徐的座右銘:「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有着不少中華文化的承傳和烙印。(Shutterstock)

林則徐十六字真言,就是成就國際金融中心的密碼?

本系列文章的第二篇的題名是「林則徐的密碼」,文章內是提到林則徐先生的座右銘:「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並提到這十六字真言,是有着不少中華文化的承傳和烙印。

筆者提到這十六字真言,是因為它們是顯示出非凡的氣度和胸懷,以及對公平公正原則的堅持,而這些可能正正就是成就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城市最重要的素質。蓋國際金融中心的特色,就j是可容納和吸引到不計其數、不計其量的資金、資產、人才從四方八面而來,而各種不同背景的人、資金和企業,都有着信心,在那裡是有著公開透明、公平公正的機制和遊戲規則,讓它們跟來自世界各地的對手競逐較量,即使是敗下陣來,也只能歸究於自己技未如人。

以上的十六字真言可以理解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理想素質。不易做到的,即使是紐約和倫敦,相信今天也仍未能做到。不過,既然紐約和倫敦仍尚未做到100分,香港亦並非完全沒有有關的文化基因,而國際金融中心建立,又是一動輒以百年計的事業,那我們又何需過早斷定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前途已經消失?林則徐這十六字真言,會否就是香港今回最終能否克服未來挑戰的重要錦囊? 筆者會再談。

「香港傳奇的未來」系列 36

聯繫作者: Gudordi@proton.me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